你以为代购都只是跑跑超市药房,然后去快递点发货?没有量的提升怎么能赚到钱。因此,即使是代购行业,内部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就有马太效应。于是海外代购也分出了许多层级:
初级代购:超市扫货型
留学生或华侨个人性质的代购,这大概是所有代购的起点;初级代购,通常是天天拿着自己列好的清单到各家超市和药房扫货,往往比较辛苦,为了争取更多利润,还需要跑多家超市比价。在货品紧俏时候,就需要“抢货”,甚至还需“蹲点儿”等超市工作人员上货。
代购们会提前了解超市进货的日子和运货车抵达的时间。每到这一天的这个时间,就等在那里。有时工作人员还来不及打开货箱,代购们已经自己动手开箱取货了。
初级代购一般生意规模不太可能做大,尤其是留学生由于自己的阅历、知识、人脉等关系,再加上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精力非常有限。
代购行为会不知不觉占用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一旦平衡不好学习和代购所占的时间比例,学生容易出现平均成绩点数低、出勤率不高等学术不良行为,媒体就曾报道过有留学生因沉迷代购生意出现了平均成绩点数持续走低的情况,最终被学校劝退。
中级代购:代购货运一体店
在澳大利亚,有些商店只出售少量种类的商品,而且价格比起超市还要贵上很多,但却每年能够获得数百万澳元的收入。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但是,报道称,在澳大利亚的零售界,这种满足代购需求的商店正在增加。这些店也被当地华人称为“回国礼品店”。
据报道,目前有数百家为代购提供商品的仓库及礼品店遍布在悉尼各地。除了提供比本地超市与药房价格更实惠的货源外,许多代购店还通过与物流公司合作提供打包和送货服务,帮助客户绕过中国的海淘进口限制。
这也就意味着代购业务在这个阶段已经发展为一种更可持续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代购商店拥有适当的分销商,可以成为长期业务运作,代购者们再也不需要在超市里和当地人抢货了。
但目前,代购店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称在一些热门华人区就有五、六十家代购商家。在这样的代购店里部分品牌的商品是经过原厂家授权,但是很多产品也未经授权。
迄今为止,这些回国礼品店大多还都是各自为战,独立运营。
高级代购:上市企业
是的,你没看错!代购也能上市!2017年10月,首个代购零售商华人代购公司澳卖客(AuMake Australia,ASX:AU8)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个零售商在悉尼有7家商店,并计划开设更多店。
这家华人代购服务商本次是借壳上市,被证交所一家主营能源的亏损公司Augend Ltd(ASX:AUG)通过资产收购方式接入中澳跨境贸易领域。澳卖客备考ITM Corporaton,这家贸易公司本身经营批发业务,通过位于西澳Belmont仓库向居住在珀斯和南京的中国客户出售化妆品、保健品、婴幼儿奶粉等澳洲本土产品。公司旗下也有独立的线上销售平台和淘宝网店,与澳大利亚本土一家华资快递公司的紧密合作是澳卖客物流方面的硬件支撑。
据澳财网首席分析师魏睿昊(Julius Wei)此前分析,澳卖客背后的团队具有旅游业背景,门店目前出售各种澳洲当地的热门产品,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保健品和护肤品等,年营业额为1300万澳元,在悉尼拥有5家门店。
该公司还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门店数量扩大到20家,并在悉尼市中心的George Street打造旗舰店,并称有基金经理对该公司估值1500-1700万澳元。
根据已经披露的消息,不难发现该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代购圈内比较常见的所谓“终极代购”,做批发和零售的同时也涵盖一些“代发”业务,但并没有自己的物流线,需要依赖第三方进行运输。
澳洲媒体报道称,该公司不仅拥有每周可吸引4500人进店消费的实体店铺,还有线上销售平台。但从澳卖客的电商网站来看,其产品售价普遍远超药房和超市,一罐奶粉的定价竟高达$50。在缺乏准入门槛的代购行业,如此高的定价究竟会有谁去买?而如果该网站主要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群体,其澳元标价似乎又难以解释,如何支付、换汇等都将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在淘宝、京东等中国的平台上也找不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同名卖家,该公司的线上销售网络可能并没有投资者设想的那么大。
而从线下的经营来看,“代购”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但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所带来的集合效果,单个代购的影响力往往有限。该行业的壁垒可以说是“几乎不存在”,只要货源可靠、价格合理,就可以轻易切入这个市场。